漆雾凝聚剂A剂和B剂添加比例不合适的情况下,如何进行调整?
时间:2025-02-07 15:32:22
来源:
浏览|:173次
当漆雾凝聚剂 A 剂和 B 剂添加比例不合适时,可按以下方法进行调整:
- 漆渣状态
- 漆渣松散、不易沉降或上浮:如果发现漆渣呈细小、松散状,难以沉降或上浮,说明 B 剂用量可能不足,需要适当增加 B 剂的投加量。每次增加的幅度不宜过大,可按原 B 剂投加量的 10% - 20% 逐步增加,观察漆渣的凝聚效果,直到形成较大且紧密的漆渣,能够顺利沉降或上浮。
- 漆渣抱团过大、过硬或上浮 / 沉降异常:若漆渣出现抱团过大、过硬,或者上浮、沉降速度异常,可能是 B 剂过量。此时应适当减少 B 剂的投加量,每次可减少原投加量的 10% - 20%,观察漆渣状态是否改善。
- 水质情况
- 水质浑浊、有漆雾颗粒:水质浑浊且有明显漆雾颗粒悬浮,可能是 A 剂分解不充分或 B 剂凝聚效果不佳。首先尝试增加 A 剂的投加量,每次增加 10% - 20%,观察水质变化。若效果不明显,再适当增加 B 剂投加量,同样每次增加 10% - 20%,直至水质清澈。
- 水质颜色异常或有异味:若水质颜色过深或有异味,可能是 A 剂和 B 剂的综合作用未达到理想状态。先检查 pH 值是否在正常范围,若 pH 值异常,可通过调整 A 剂或 B 剂的投加量来调节 pH 值,进而改善水质。若 pH 值正常,可适当增加 A 剂和 B 剂的投加量,同时观察水质变化情况,根据效果逐步调整。
- pH 值:如果 pH 值过高,可能是 B 剂偏多,适当减少 B 剂投加量;若 pH 值过低,可能 A 剂偏多,适当减少 A 剂投加量或增加 B 剂投加量,每次调整幅度以将 pH 值向正常范围靠近 0.5 - 1 个单位为宜,然后重新检测 pH 值,直到其稳定在合适范围内。
- 化学需氧量(COD)和悬浮物(SS):当 COD 或 SS 值偏高时,表明漆雾处理不彻底。若 COD 值高,可能 A 剂分解作用不足,可适当增加 A 剂投加量,每次增加 10% - 20%,然后重新检测 COD 值。若 SS 值高,可能 B 剂凝聚效果不好,可增加 B 剂投加量,每次增加幅度为 10% - 20%,再检测 SS 值,直至两项指标都有所下降并趋于稳定。
- 设备堵塞:当设备出现堵塞时,首先要对堵塞部位进行清理。然后分析堵塞原因,如果是因为漆渣粘性大或颗粒小不易排出,可能是 A 剂和 B 剂比例问题。若判断为 A 剂不足导致漆渣粘性大,可适当增加 A 剂投加量;若因 B 剂不足使漆渣颗粒小,可增加 B 剂投加量,每次调整幅度为 10% - 20%,观察设备运行情况是否改善。
- 设备腐蚀:发现设备有腐蚀现象时,先检查循环水的 pH 值和化学成分。若 pH 值异常,通过调整 A 剂和 B 剂的比例来调节 pH 值至正常范围。若 pH 值正常,可能是某些药剂成分过量导致腐蚀,可适当减少 A 剂或 B 剂的投加量,每次减少 10% - 20%,并观察设备腐蚀情况是否缓解。
在调整 A 剂和 B 剂添加比例的过程中,每次调整后都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观察效果,一般需要观察一个完整的喷漆作业周期或 24 小时,确保调整有效且稳定。同时,要做好相关数据记录,以便总结经验,找到最适合的添加比例。